*112年5月16日更新 近日鹿角溪人工濕地周邊多處工程進行,現進入濕地需經過工區範圍,考量安全問題不建議民眾前往,如必須進入濕地建議由鹿角溪越堤道進入。
該場址由環保署補助新北巿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原臺北縣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於95年執行「台北縣塔寮坑溪與鹿角溪人工濕地暨高灘地設施管理系統建置委託技術服務案」,挑選鹿角溪匯入大漢溪處之堤外灘地,規劃以人工濕地淨化樹林鹿角溪排水渠道污水。該工程於97年5月完工,場址面積為16公頃,水域面積為10.4公頃,每日可處理鹿角溪排水12,000噸之晴天污水,水力停留時間為4.15日。其BOD污染削減率>60%,出流濃度<30mg/L;NH3-N污染削減率>60%,出流濃度<10 mg/L。
編號 | 項目 | 基本資料 |
---|---|---|
1 | 處理水源 | 1.鹿角溪排水(12,000CMD) 2.鹿角溪水門上游600公尺無名排水 |
2 | 處理水量 | 12,000CMD |
3 | 場址面積 | 16公頃 |
4 | 水域面積 | 10.4公頃 |
5 | 停留時間 | 4.15日 |
6 | 設計入流水質 | BOD<101 mg/L、SS<88 mg/L、NH3-N<37 mg/L |
7 | 設計放流水質 | BOD<30 mg/L、SS<30 mg/L、NH3-N<10 mg/L |
8 | 設計污染去除效率 | BOD>60 %、SS>60%、NH3-N>60% |
該場址於鹿角溪主河槽上游約1公里處,設置攔水閘門及聯絡管,將鹿角溪上游污水導至本計畫場址進行處理。此外由於鹿角溪的平時流量較低,且豐枯季節的水位變動較大,故為維持人工濕地在旱季期間的基本需水量,本場址亦另導入場址上游約600公尺之舌閥箱涵的放流水作為濕地之補充水源。
相關污水導入沉砂池後,可利用開闊的水域先期去除大型污物與懸浮固體物,依序流經漫池流區→近自然式溪流淨化區→草澤濕地→生態池。
輔助水源
本場址於鹿角溪水門上游側約600 公尺處的堤防邊,有一處藉由舌閥控制的排水箱涵,平時流量及水質穩定;有鑑於鹿角溪的豐枯季節流量變化較大,故為維持人工濕地在旱季期間的基本需水量,本場址亦規劃導入該箱涵的放流水作為補充水源。
編號 | 歷程 | 單位面積(m) | 水位高程 | 水深(m) | 孔隙度 | 蓄水容積(m3) | 停留時間(天) |
---|---|---|---|---|---|---|---|
1 | 沉砂池 | 5,000 | WL12.05 | 1.6 | 100% | 8,000 | 0.67 |
2 | 漫地流 | 12,600 | WL11.65 | 0.2 | 90% | 2,268 | 0.19 |
3 | 自然式溪流淨化區 | 20,000 | WL10.2 | 0.3 | 85% | 5,100 | 0.43 |
4 | 草澤濕地 | 39,600 | WL7.52 | 0.45 | 90% | 16,038 | 1.34 |
5 | 生態池 | 27,500 | WL6.9 | 0.7 | 95% | 18,288 | 1.52 |
合計 | 104,700 | 49,694 | 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