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來避寒!大漢溪人工濕地迎接候鳥度冬
2024/12/12
【新北市訊】每到冬季,當人們穿上厚重衣帽時,淡水河流域的濕地裡,一群來自遙遠北方的雁鴨科鳥類也悄悄抵達台灣,展開牠們的度冬之旅。與西伯利亞冰天雪地的嚴冬相比,台灣溫暖的冬季成為這些候鳥避寒的理想棲息地。而位於新北市的大漢溪人工濕地,則是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嬌客的主要場域之一。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黃裕斌處長表示,大漢溪人工濕地雖然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要功能,但經過十多年的悉心經營,現已成為水草豐美的生態樂園。根據2016年至2022年的淡水河流域同步鳥類調查,淡水河流域雁鴨科的紀錄數量累積已超過1萬5千隻次,2019年後更是每年穩定超過2000隻次。雖然大漢溪沿岸人工濕地記錄到的雁鴨科鳥類不是流域內最多的樣區,但因為人工濕地民眾可及性高,卻是流域中相對容易看到鴨科鳥類的地方。
小水鴨是台灣冬季常見的冬候鳥,遠從西伯利亞飛越千里而來,偏好棲息於鹿角溪濕地的草澤區、打鳥埤濕地的密植區、浮洲濕地的水田單元的高莖草叢間,初到時羽色樸素,與秋冬枯黃的高莖植物融為一體以躲避天敵的捕食;12月至翌年1月,雄鳥則換上鮮豔繁殖羽,為求偶增添吸引力。濕地裡另一種常見的雁鴨科鳥類是花嘴鴨,在臺灣花嘴鴨已由冬候鳥逐漸演變為留鳥,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在台灣見到牠們的蹤跡。花嘴鴨的命名來自其嘴喙尖端的黃色斑塊,牠們多成對出現,喜歡在水面悠游或在岸邊以嘴喙攪動水體覓食。
黃裕斌補充說明,從現在起到明年3月,正是觀賞小水鴨和花嘴鴨的最佳時節,不妨在有和煦冬陽的日子,造訪新北市大漢溪沿岸的人工濕地。除了欣賞這些遠道而來的嬌客,也能感受人工濕地在提升棲地多樣性、支持生態平衡中的重要貢獻。趁著候鳥北返之前,與牠們一同共度冬日的美好時光吧!
若您想更進一步了解大漢溪人工濕地的故事,歡迎洽詢位於華江橋下的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導覽中心,可提供預約導覽服務,讓大朋友、小朋友賞景遊憩之餘,更可深入了解人工濕地之多項功能,增進環境保育意識。
【交通及導覽資訊】:
新海一期人工濕地
- 交通資訊
(1)公車 310、307、810、857、786至「板橋國中,板橋435藝文特區」下車→新月橋至新海一期人工濕地
- 導覽資訊(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導覽中心):
(1)地點:新北市華江橋下河濱公園
(2)服務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一休館)
(3)高灘處官網https://www.hrcm.ntpc.gov.tw/
(4)服務中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pcwetlands
(5)申請導覽解說服務:本處官網下載預約導覽申請表,或電洽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服務中心(02)2250-5958。
新聞稿內容詳洽: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科長林東立
聯絡電話:(02)8969-9596#500
新聞聯絡人: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吳佩璇
聯絡電話:(02)8969-959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