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為延續新北巿政府(原臺北縣政府)自91年之現地處理水質淨化推動成果,並且於污水下水道未普及之區域,利用河岸灘地構築現地處理系統,以達到降低大漢溪污染量及河廊棲地營造之目的,新北巿政府環境保護局於96年執行「台北縣大漢溪生態廊道現地處理水質淨化計畫」,希望透過進行新北巿境內大漢溪之環境污染背景調查,並根據環境背景調查結果,分析與篩選大漢溪可採行現地處理水質淨化工程之地點至少7處。其中新海人工濕地(三期)為上述計畫規劃之水質淨化場址之一 。該工程場址位於新海人工濕地(二期)上游右岸低灘地,並採淺水域型態的設計,以本土的水田濕地為生態模擬意象。除了利用水田型態的濕地進行水質淨化外,同時也呈現水田裡常見的水生經濟作物與特有的生態系,以提供民眾體驗濕地文化的優質空間,並兼具鄉土教育的功能。此外,該場址在河廊營造的定位上,透過結合新海一、二期濕地發展迄今所獨具之人文特質,發展為濕地文化體驗園區。

       該場址於99年4月完工,場址面積為6.5公頃,水域面積為4.13公頃(不含初沉池),每日可處理新海排水5,000噸之晴天污水,水力停留時間為3.16日。其BOD污染削減率>65%,出流濃度<20mg/L;NH3-N污染削減率>50%,出流濃度<15 mg/L。

新海三期人工濕地

編號項目基本資料
1 處理水源 新海抽水站排水
2 處理水量 5,000CMD
3 場址面積 6.5公頃
4 水域面積 4.13公頃
5 停留時間 3.16日
6 設計入流水質 BOD<55mg/L、SS<30mg/L、NH3-N<25 mg/L
7 設計放流水質 BOD<20mg/L、SS<15mg/L、NH3-N<15 mg/L
8 設計污染去除效率 BOD>60 %、SS>55 %、NH3-N>50 %

處理流程

       本場址原先規劃污水經設置於放流渠道中的截流工導入初沉池後,可利用開闊的水域先期去除大型污物與懸浮固體物,再以取水泵浦抽送至後續各處理單元,依序流經草澤濕地→水生經濟作物區。之後配合新海截流站啟用操作,因此現有新海三期人工濕地維持二種供水方式,相關供水方式說明如下。

       配合新海截流站操作,晴天時新海排水大部份晴天污水皆透過截流系統送至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然而為維持新海一、二、三期人工濕地正常操作,該截流站施工時另外增設有一壓力專管,透過專管每日可供應人工濕地15,000CMD晴天污水至初沉池單元後,再由泵浦分送至一期、二期及三期濕地進行處理。該供水方式亦為濕地現有主要供水方式。

新海排水重力截水(原設計供水方式)

       當新海抽水站閘門開啟時,則新海地區晴天污水將依重力流方式進入大漢溪,此時濕地透過於新海排水渠道設置截流工,將污水採重力模式排入初沉池中,再將污水導入各濕地單元進行處理。該供水方式為濕地原先之供水方式。

各單位設計說明

截流工:本單元設置於新海抽水站放流渠道的跌水工,利用渠道暨有的落差建構而成。以4組預鑄式RC水槽截流渠道中的污水,再透過連通管採重力模式排入初沉池中(現為備用水源)。

截流工圖

初沉地:本單元設置於新海抽水站放流渠道與新海橋間的低灘地,為提昇本單元的污物沉降效果,採用了深水域型態的設計以延長停留時間,並保有較大的污泥貯留空間,水域面積為7,000平方公尺,設計平均水深1.6公尺,承接了來自新海排水15,000CMD的污水。此外,為有效保護取水泵浦,截流後的污水採重力模式入流至本單元,再透過末端的重力連通管輸送至暨有取水工,配合入水口的攔污格柵板設置,以降低大型污物進入取水工內的機率,與延長泵浦的使用壽命。而在入流水量方面,透過取水泵浦的調節,僅取15,000 CMD進入濕地中,其中4,000CMD進入新海一期濕地,6,000CMD進入新海二期濕地中,5,000CMD則進入新海三期濕地中。

初沉地圖

草澤濕地:本單元設置於新海二期濕地南側的高灘地上,水域面積為2.25公頃,平均水深為0.5公尺。本單元的植栽系統以低莖型態的挺水型水生植物為主體,並保留了部份的開放水域,以利水體與大氣間的氧氣交換機制進行,有助於提昇放流水的溶氧,強化後續水生經濟作物區的污染削減效 能。此外,由於地處遊憩壓力較大的河濱公園,部份區域採用高莖草澤型態的設計,以提供生物良好的隱蔽空間,降低噪音與光害的干擾,有效維持棲地的品質。

草澤濕地圖

水生經濟作物區:本單元設置於四汴頭水門放流渠道北岸的高灘地上,水域面積為1.88公頃,平均水深為0.3公尺。本單元採淺水域型態的設計,並以本土的水田濕地為生態模擬意象。除了利用水田型態的濕地進行水質淨化外,同時也呈現水田裡常見的水生經濟作物與特有的生態系,以提供民眾體驗濕地文化的優質空間,並兼具鄉土教育的功能。

水生經濟作物區

編號歷程單位面積(m)水位高程水深(m)孔隙度蓄水容積(m3)停留時間(天)
0 初沉地 7,000 WL0.6 1.6 95% 1,663 0.33
1-1 草澤濕地1 3,500 WL4.9 0.5 95% 9,025 1.81
1-2 草澤濕地2 19,000 WL5.2 0.5 90% 5,076 1.02
2 水生經濟作物區 18,800 WL4.8 0.3 95% 1,663 0.33
  合計 41,300       15,764 3.16

新海二、三期:新海二期人工濕地-新月橋-新海三期人工濕地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