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碧潭
景點介紹
碧潭吊橋
碧潭吊橋位處新店溪中游,建於民國26年,橋體為雙塔雙鉸單跨式吊橋,橋長186.6公尺、寬度3.5公尺、海拔30公尺,可乘載約1,000人為新店區內知名觀光景點。由於河面水色澄碧因此被稱為碧潭。碧潭兩岸的往來,早年是以擺渡渡船為主,碧潭吊橋完工後,不僅成為聯絡中和、新店間的重要橋樑,同時由於造形優美,獨具特色,數十年後,已成為碧潭風景區的景致焦點,更成為新店區的指標。
新店渡
新店溪的擺渡,始於清光緒7年(1881),新店溪上游到中游有九個渡口,新店渡為現今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早年新店渡是新店唯一進入灣潭、直潭、塗潭以及屈尺等山區的交通樞紐,在道路陸續開通後,此處漸已成為假日休閒的觀光景點。搭乘渡船前往灣潭的居民或遊客,懷幽思古之外,更能碧潭美景中,享受水岸輕舟之樂。早期道路未開通前,部分居民仰賴渡船作為主要對外的交通方式,當時沿溪設立了9個渡口,後因陸上交通改善而逐漸廢棄。然而連接灣潭與新店街的「新店渡渡口」,是目前沿溪仍僅存的人力擺渡口,經過了數百年歲月,至今仍在新店、灣潭兩地悠悠來回。
瑠公史蹟紀念碑
乾隆30年(1765)的台北大水災讓郭錫瑠開鑿好的水圳瞬間被沖毀,其長子郭元芬繼承父志,重建整修完成受損渠道。接著於乾隆38年(1773),將取水口改至今碧潭現址,再整修導水渠道,成為灌溉台北市東側的重要水源,將台北地區的農業發展推到一個更高境界。當年郭元芬所構建的瑠公圳引水原址就在國道3新店段下方新店溪畔。在闢建的瑠公公園內,浮雕牆充分展示農耕時代水圳所代表意象。浮雕牆前所立「萬古流芳」紀念碑,表達對瑠公的敬仰。遺留的水閘端坐在紀念碑前,是近代興建抽水站的產物,深具時代意義。
堤岸特色餐廳
碧潭東岸的餐飲遊憩區,販售各種異國美食佳肴,可以一邊享受美味餐點,悠閒地欣賞碧綠湖水,堤岸邊的微風吹拂超級享受。
開天宮
位於新店路及新店後街交會處,現今的新店國小路底,有一座威靈顯赫之古廟,名為「開天宮」,山門口的牌樓矗立碧潭邊。這裡供奉著「盤古帝王」,一個與開圳英雄「郭錫瑠」有密切淵源的歷史古蹟。依據開天宮誌的記載:「郭錫瑠開圳時,遭番害,逢惡疾,工匠不安寧。」 因而提議建一小祠,奉開天闢地的神明「磐古帝王」,確保平安,並祈求工程順利,爾後一帆風順。 當年僅一坪大的開天祠及祠後百年古榕早已消失,目前所見的規模,是完成於民國74年的新廟,著名的大坪林石硿就在廟店下方。
獅頭山登山步道
新店有兩座獅頭山,一座位於新店與三峽交界處磺窟溪源頭之山區稱作獅仔頭山,另一座則位於碧潭旁的獅頭山(小獅山)。獅頭山是由五座山起伏羅列而成,其中有三個山峰連嶺,分別是一峰、二峰及三峰,每一山峰都建涼亭,視野均極佳,一峰為「獅子壽亭」,二峰為「蘭亭」,三峰為「長壽亭」,另外還有八座涼亭散佈在各步道途中。步道規劃完善,四處可見,還保有原始森林的風貌與寧靜。豐富的林相加上緊臨檳榔坑溪,孕育出獅頭山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獅頭山位在新店溪的出山口,似一隻蹲踞碧潭上方的小獅子,眺望碧潭,守候著新店溪。
小赤壁
新店溪西岸大笨山(和美山、碧潭山)銜接灣潭、碧潭兩大勝景區,陡峭千仞,有絕峙巨岩美名的「小赤壁」。大自然巧奪天工,絕壁嶙峋顯得奇偉壯觀,以其不同的造型而得名,除了「石梯」與「石棺」外,「虎嘴石」、「豬母石」、「印斗」等奇特怪石,需在對岸眺望,方得一窺堂奧。而「鶯歌石」,非得在其前方及右翼才能看出鷹勾鼻的奇妙,「八仙桌」則要「仙」臨其境,方能體會。
釣叟碣
「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一座碑碣,立於碧潭左岸吊橋頭,此碣文為「林本源」家族的林爾嘉題作。登上左側小徑抵岩頂,築有茶棚「碧亭」,登高遠眺視野絕佳,是文人雅士群聚之處。此深壑岩壁上,1948年孫科題有「碧潭」二字。
大佛寺
沿碧潭路左側拾階而上,所見是早先幸福碧潭樂園所遺留的牌樓。住持法師釋能定60年代建寺,建築內外觀樸素,環境清幽寧靜,寬廣花園是其特色,俯瞰景觀極佳。此處原係樂園俱樂部,世事難料,始建時因山崩,致工程不順,於是奉請觀世音菩薩,在大殿佛龕中鎮山祈福,香火日盛。菩薩垂眉安坐,看盡世間,剎那流轉,緣起緣滅。
海藏寺
1961年建廟。一樓大殿為清嚴上人肉身菩薩紀念堂;上人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及圓寂坐缸6年,現身說法,修得金剛不壞之肉身菩薩境界。1975年開缸時消息傳出,瞻仰的信眾絡繹不絕,盛況空前,甚至需立即拓寬道路,現7層大樓於1997年改建。
太平宮
耀眼輝煌之閩南廟宇建築,壯麗宏偉矗立於大坪頂上,太平宮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806年),二百年歷史莊嚴古剎,在地第一大廟,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人民感念恩德,奉祀為地方神靈。香火鼎盛,長久來已是安坑外五張庄民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二月聖王聖誕,廟會盛況空前。宮中留有同治年間鎮宮三寶,香爐、供桌與木門聯,彌足珍貴。1995年新建後殿,雕飾工藝值得賞析。
和美山步道
和美山登山步道保存完整的山林和豐富的生態,在當地生態志工與新店區公所的努力復育下,這裡採行永續利用及美學觀念,以自然工法構築出原始風貌,由於堅持發展原生種育蝶植物,雖沒有園藝百卉,卻有會飛的粉彩花朵。吸引了昆蟲、動物、鳥類的進駐,恢復原生的生態體系,慢慢造就了生物多樣的環境,使荒廢的山坡地,形成一座自然生態樂園,闢建步道供遊客踏青、觀察生態。
新店碧潭(介紹人力擺渡口、自行車租站等)